中新社武汉12月26日电 (梁婷 柯萍萍)湖北省博物馆26日发布依据“郧县人”头骨化石恢复的“郧县人”容颜。这也是世界上初次对距今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打开科学的容颜恢复作业。
“湖北省‘郧县人’头骨化石高精度扫描及容颜恢复研讨”作业于2017年6月发动,由湖北省博物馆、山西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讨所、武汉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组成多学科、多范畴、跨专业科研团队,历时近8年研讨,获得开始效果。
山西大学历史文明学院教授冯小波介绍,研讨团队经过高精度工业级扫描仪,屡次扫描“郧县人”1号、2号头骨化石,科学、精准重建“郧县人”头骨化石模型;以颅骨为根底,以人体头面部的解剖学规则为依据,在颅骨模型印象上,凭借雕塑、绘画和计算机图画等造型技能办法,塑上眼睛、鼻子、嘴巴、耳朵、肌肤、毛发等细部,重建颅骨的生前容颜。
经研讨,1号头骨化石,女人,年纪25岁—45岁,距今约100万年;2号头骨化石,男性,年纪25岁—45岁,距今约100万年。
冯小波介绍说,此次“郧县人”容颜恢复,首要环绕人体头部软组织厚度的准确丈量,颅骨形状与软组织形状的相关性两个核心问题打开,古人类学家、刑侦专家、三维恢复专家、旧石器时古专家打开了跨学科协作。
“郧县人”头骨化石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,填补了人类演化链条中从元谋人、蓝田人到北京人之间100万年时刻节点的缺憾,为研讨东亚直立人的演化供给了要害依据。
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表明,对“郧县人”头骨化石相关信息的提取研讨,为讨论东亚古人类演化形式、东亚直立人来历以及与智人之间的演化联系等供给重要支撑,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,讲好东方人类故土先民演化和文明开展故事,供给了要害节点的重要依据与信息。
1989年,文物普查队员在湖北郧县发现第1具(1号)古人类头骨化石。1990年,在该地考古开掘时发现第2具(2号)古人类头骨化石。闻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依据化石出土地将其命名为“郧县人”。依据头骨特征,归于直立人类型,定名为“郧县直立人”。2022年,第3具(3号)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同一地层再次发现,距今约100万年。(完)
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: 告发邮箱: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:86-10-87826688